法學院成立于2006年2月,現下設法學教研室和知識產權教研室、GMS法律研究與咨詢中心和國家法律職業考試研究中心。法學院2005年始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專業,按照學校“一專多能,一專多路”的人才培養模式,自2008年開始經教育廳批準按民商法、律師和勞動與社會保障三個專業方向招生,2010年又后按民商法、律師、知識產權保護和東南亞法四個專業方向招生;2017年獲批法學類本科專業“知識產權”, 2017年就按照“法學”專業和“知識產權”專業兩個法學類本科專業招生;2018年法學院又申報且獲批法學類本科專業“監獄學”招生,自2019年9月起,法學院開始按“法學”、“知識產權”和“監獄學”三個法學類本科專業同時招生。現有在校生1095名,2005年來已培養了近2000余名法學專業人才。
法學院多年來一直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現在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職稱和學歷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占64%,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數達91%。
法學院注重辦學條件建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程實踐活動。學院建立有可供200人旁聽的模擬法庭1個,模擬法庭設施齊備;為了加強法學專業學生法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法學專業還建立了20個對口實習單位,其中包括19個掛牌實習基地。
法學院注重加強教改、科研和質量工程項目建設。2009年至2017年,法學院教師申請科研項目累計達到25項,院級教學成果獎4項。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8項:2009-2017年獲批云南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9項,院級質量工程項目16項;獲批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十一五、十二五項目2項。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與泰國之間的經濟交往越來越頻繁和密切,投資與貿易的機會逐漸增多,由于云南在與泰國兩國間經濟的互補性和地緣優勢方面較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很有利,學院在走自己有研究特色的學科和專業建設道路上,立足于服務云南發展的總目標,促進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于2008年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法學系結成了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進行合作,具體包括互派學生交流學習、互派教師學術交流學習、項目研究,以及其它相關內容的交流。同時還與泰國的宋卡王子大學、華僑崇圣大學的法律系等進行了合作。
在學生培養方面,法學院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一專多能、一專多路”的法律應用型人才;著力強化國際化辦學特色,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培育“崇尚創新、追求卓越、勤奮刻苦、勵志成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學院實施“一把手”工程,保障就業創業工作到位, 推進專業轉型發展,全面落實應用型多樣性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人才培養的效果上逐年提升。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均超過98%;2008年-2017年在校生參加“國家司法資格考試”的總人數及通過率比例在云南省高等院校法學院中名列前茅,畢業生中已有近500余名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最高通過率曾達30%。2018年2015級約152名學生參加了首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43名學生通過考試,首戰告捷;2019年110名2016級在校生參加了第二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46名通過并獲取“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資格證”,通過率達41.8%,再創佳績;2020年44名在校生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2021年76名在校大學生生可以通過“國度法律專業工作資證考試模擬”。
法學院自2007年以來還獲得了省級各種獎20余項。